上一页|1|
/1页

主题:“阅读缺失”背后的“文化缺位”

发表于2014-04-25

今日是第19个“世界读书日”。随着时代变迁,国人的阅读方式亦不断发生变化。从延续千年的书本阅读,到如今的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书阅读等,阅读手段的多样化演进,也见证着国民精神生活的日趋丰富。

然而,需要正视的是,近年来,国人整体阅读氛围仍显淡薄,阅读方式也呈现出快餐化、功利化及实用主义等特点。在阅读逐渐沦为快速消费品的当下,阅读危机”该当如何旧题新解,引人深思。(4月24日《中新网》)

你还看书吗?对于这个简单的问题,现实就是最好的回答!因运转艰难,书店倒闭接二连三;因读者群减少,经典书籍备受冷落。

忙碌的生活节奏改变了很多人的阅读习惯,而不断发展的新科技又进一步助长这种势头。

正如山东大学文科一级教授、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温儒敏所言,大环境造成人们阅读生活的式微,网络和各种新媒体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信息爆炸,人们很难静下心来读书,以阅 读为精神家园的人群比例愈加减少。

相比之下,通过电子书,通过手机、微信、微博、空间等各种方式的阅读开始流行,但是,这种阅读是远不能与书籍阅读相比的。

书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从散发着书香味道的经典图书,从包含着数千年文化的汉字,从字里行间所传播的思想,这些都是中国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不可或缺的优秀文化。

相对于电子阅读的短、平、快,书籍阅读给人以知识,给人以思考,给人以力量,获得是思想上的进步与成长。而电子阅读由于知识碎片化,阅读功利化、惰性化,使人只知其果不知其因,使人急功近利。

反观我们的社会,老人跌倒无人敢扶,父母年老儿女不养等现象屡有发生,中国的传统文化亟待加强,而要加强传统文化的教育,一个最重要的方式就是阅读,通过阅读呼吁传统文化的回归,通过阅读呼吁精神家园的回归!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