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构建农村环保长效机制之我见

发表于2012-12-15

  洪洞县作为山西省24个首批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示范县之一,今年以来,按照省市环保部门的要求,不断强化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圆满完成了赵城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示范区的各项整治任务。截至目前,共完成22个示范村标示标牌247套,26口水源井的修缮、围栏、保护;整修、规范圈舍22座,配套建设沤粪池1300立方米,污水管网33730米;新建生活垃圾填埋场3个,生活污水处理厂2座,污水提升站1座,垃圾池110个,太阳能有机垃圾处理站6座等。通过近一年的深入实践,示范区的农村环境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农村环境面貌有了明显改善,也为我们进一步探索农村环保工作长效机制积累了宝贵经验。面对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线长面广,治理难度较大的现状,如何构建农村环保长效机制,则显得尤为迫切。结合工作实践,我认为重点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强化引导是前提
  长期以来,我们把环境保护的重点大都放在了城市、工业集聚地、流域、风景文物保护区等,忽视了农村的环保问题。是农村山区,由于农民群众长期养成的生产生活习惯,再加上对环保常识了解甚少,农民的环保意识比较淡薄,自觉参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较差。因此,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宣传、、引导,切实提高农民群众的环保意识,是建立农村环保长效机制的前提条件。结合全市“环境建设年”活动和洪洞县“六城同创”活动,县、乡(镇)政府要大力开展农村环保“进企业,进,进家庭”、“小手拉大手,孩子带家长”等活动,通过开辟专栏、宣讲培训、座谈交流、张贴标语、悬挂横幅、发放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普及农村环保科普知识,帮助农民了解农村环境存在的问题、发展趋势及其危害,引导农民养成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和消费方式,增强绿色生产、绿色消费意识,形成人人珍惜环境、人人保护环境、人人美化环境的浓厚氛围。
  二、建设必要环保设施是基础
  借鉴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的做法,结合建设新农村的要求,科学合理建设必要的环保设施设备,大力整治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是建立农村环保长效机制的基础。一是对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和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进行修缮、围栏,确保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不受污染;二是根据实际,建设若干垃圾池、垃圾转运站和太阳能有机垃圾处理站,在远离城镇及村庄的地方,建设无机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和垃圾填埋厂,并为农民、农村配备垃圾桶、吸粪车和垃圾清运车辆,完善农村垃圾收集、转运、处置体系,对农村生活垃圾进行有效处理;三是建设乡(镇)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在城镇及周边农村铺设生活污水收集管网,对农村生活污水进行无害化处理;四是按照“源头削减、清洁生产、资源化综合利用,防止二次污染”的原则,大力推广种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实用技术,通过建设沤粪池、沼气池等环保设施,对农村种养业污染进行有效治理;五是开展历史遗留的农村工矿污染治理,消除工矿污染对村庄水环境、居住区、农田等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逐年扩大整治范围,逐步实现片片相连、整体改善的目标。
  三、加大农村环保投入是关键
  农村环境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想从根本上改变农村“脏乱差”的局面,以及农村环保项目建成后,环保设施运行维护的资金保障问题,加大农村环保投入,建立“政府资金引导、部门资金帮扶、社会资金支持、农民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机制,是建立农村环保长效机制的关键。各级政府应加大对农村环保的投入力度,在资金、人员、政策上向农村倾斜,每年安排一定农村环保的财政预算,重点支持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农村改厕、生活污水、垃圾处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土壤污染治理及生态示范村创建的开展。也可以从每年征收的排污费中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设立农村环境治理基金,专门用于解决乡镇农村环境治理。并积极协调整合包括国土、交通、住建、农委、卫生、林业、水利等相关部门的涉农资金,每年安排专项资金,通过实施道路硬化、卫生改厕、沼气民用、村庄绿化等环保项目,共同提升农村的生态环境,形成“各炒一盘菜,共吃一桌席”的局面。
  四、建立专门环保队伍是保证
  环境保护具有较强的专业性,而且农村面临的环境问题又较为复杂,要想抓好农村的环境保护,建立专门的环保队伍,扎根到农村一线,全方位地参与农村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是建立农村环保长效机制的保证。在县级环保管理部门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乡(镇)村环保队伍建设,组建专门的农村环保队伍。各乡镇可采取由上级环保部门选派或招聘环保志愿者等方式,把懂技术、会管理的环保专业人才招募到农村环保队伍中,并尝试在一些大的乡镇(村庄)和污染较重的乡镇(村庄)增设专门环保机构,配备专职人员,加强农村环境监测和污染治理工作。各村也可把有爱心、有责任心、志愿奉献农村环保事业的人员招聘到农村环保队伍中,充分发挥他们贴近农村、活跃乡间的,加强对农村环保工作的监督管理。并结合农村实际情况,逐步在各村设置3至5名固定专(兼)职环卫保洁员和环卫监督管理员,加强对他们的管理和培训,明确各自工作职责,制定统一工作流程,做到村内垃圾日产日清,全天候、全方位保洁,确保农村环保工作有专人管理。或者通过引入市场化运作模式,建立竞争机制,聘用专业保洁公司,配备专业环保人员,提高日常环保管理水平,真正实现农村环保的制度化、长效化。
  五、健全各项环保制度是保障
  农村环境保护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面临着一系列的矛盾和困难。要使农村环境步入良性化发展轨道,健全完善各项环保制度,是建立农村环保长效机制的保障。
  一是建立健全各项环保制度。各乡镇、村要从实际出发,制定完善《村级卫生公约》、《公共环境保洁管理制度》、《门前屋后五包管理制度》、《环境卫生考核奖惩制度》、《清洁户评选制度》等一系列农村环卫长效管理制度,建立环境卫生划位包区和村民门前“五包”责任制,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以健全的制度推进农村环保工作的长效开展。二是建立完善环保设施管理制度。对于建成的农村环保设施,以及饮用水源地保护设施、垃圾收集池、垃圾清运车、污水处理设施等公共环保设施的管护,应结合农村实际建立一整套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以制度促管理,以管理促长效,不断提高农村环保设施的使用效率,保障其在农村长期发挥效用。三是建立健全科学管用的考评机制。将农村环保工作纳入全县年度经济社会指标考核体系,制定出台量化管理评分标准和年终考核奖惩办法,作为对县直相关部门、乡镇及其领导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专项督查、现场检查、明察暗访、评议、政协视察等形式,重点对村容村貌、节能降耗、资金筹措、设施运行、日常管理等情况进行考核评价。对年度考核优秀的乡镇和村分别给予奖励,对完不成目标任务的单位或乡(镇)村,采取通报批评、限期整改、电视曝光、责任追究、取消单位及个人评优等办法,充分调动各方参与农村环保工作的积极性。四是坚持村民自治,选择适合自身的环保管理方式。各村可以结合本村实际,通过订立村规民约、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等方式,讨论制定本村环卫管理制度和环卫合格户标准,积极开展环卫合格户评比活动,实行每月一评比、每月一公示,让农民人人都参与到农村环境保护中来,实现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同时鼓励和组织村民参与环保设施的运行和管理,探索村民自治与政府支持相结合的农村环保运行和管理机制。并成立环境卫生监督管理队伍,人员可以从村内公道正派的老党员、老干部、村民代表、低保人员或者是积极性较高的村民中选取,把治理农村环境的主动权交给村民,充分发挥村民保护环境的主体作用,从而为构建农村环保长效机制提供坚强保障。

上一页|1|
/1页